大陸愛吃康師傅 台灣最熟同仁堂

November 27, 2005

去年有超過兩百二十萬人次的台灣同胞赴大陸觀光;而近五年來台參訪、考察和觀光的人數,也超過五十萬人次。兩岸雖然沒有正式三通,但人民間的頻繁往來,在某些意義上早已超越「三通」。

提起大陸,你會直接想到哪些代表品牌?你知道哪些台灣品牌在大陸最火紅嗎?本刊特別透過網路及問卷,總採樣超過二千人,分別針對兩岸代表品牌投票。

投票結果,大陸人眼中的十大台灣品牌,除了台灣啤酒外,其餘都已在大陸投資設廠或開店;其中和吃喝有關的就占了六項,尤其以早期赴大陸深耕的康師傅最廣為人知。

台灣民眾眼中的十大大陸名牌,和菸、酒、食物相關的也超過半數;有趣的是排名第一的同仁堂,和排名第十的雲南白藥都是百年中藥店,可見台灣人對中國的古老科學仍然相當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高科技電子產業雖然是兩岸經貿往來的最大宗,但在調查中,僅有台灣的宏碁、明基、華碩,和大陸的聯想、海爾進入前十大。由此不難看出,兩岸民眾最關心的,還是和切身有關的民生問題。

從調查結果也可看到一個現象,就是知名度、熟悉度的「既定印象」,比公司的大小規模更容易影響大陸民眾的答案。如同康師傅的規模比不上統一,卻因為較早打入大陸市場而擁有較高的認同。

其實,不管是實地交流或者透過網路認識,兩岸民眾對彼此的了解,仍像隔著一層紗,霧裡看花。這點,就有待兩岸政策的進一步開放了!

康師傅方便麵的大陸人心目中的台灣品牌第一位。(何叔娟攝)

康師傅從大陸紅到世界
隨便找個大陸人來問,台灣品牌有那些,第一印象肯定會脫口說出「康師傅方便麵」,不然就是永和豆漿、台灣啤酒等等答案;若再仔細問下去,可能還會有宏碁(Acer)、明基(BenQ)、迪比特(DBtel)等名稱跑出來。

但反觀台灣人眼中的大陸名牌,就不是靠「吃的」、「用電的」在打天下,擁有百年歷史的北京同仁堂,成了台灣人心目中的第一品牌;再來才是中國第一大家電集團海爾和第一大的電腦資訊集團聯想。

「台灣人靠著中國大陸這塊廣大的市場,寫下品牌創業的故事;但大陸人則依賴記憶在台灣人心目中,建立起大陸品牌的企業形象。」全台第一大媒體購買集團的子公司偉視捷(Vizeum)總經理陳秋香,簡要地說出這次「兩岸品牌大調查」的差異性。

頂 新集團(康師傅的控股公司)在賣速食麵之前,原本是在大陸做清香油、蛋捲的生意,因為找不到適當的銷售渠道,差點賠光初期投入的一億五千萬元;後來轉型改 賣速食麵,不僅讓「康師傅」成了大陸速食麵的代名詞,而且根據AC尼爾森的調查,還是全世界銷售量最大的速食麵品牌,一年可以在中國大陸賣出六、七十億包 速食麵。

「我想,若不是中國大陸這個龐大市場所提供的養分,康師傅今日也沒有機會成為世界級的大廠。」陳秋香說,這一點同樣也可以在大陸人眼中的台灣品牌排序上,看出一些端倪。在台灣最大的食品集團統一企業,就無法擠進前十大品牌排行裡。

統 一企業雖然比頂新集團晚進入大陸,但在頂新集團改賣方便麵兩周後,統一也在大陸推出「統一鮮蝦麵」,搶攻速食麵這個百億商機的市場。「卻因為口味不如康師 傅紅燒牛肉麵來得對味,讓統一錯失了這個先機,也培養了這個可敬的競爭對手。」每次問到高清愿如何看待「康師傅」的崛起,他都會做以上的表示。

「最近花了兩億兩百萬元人民幣,買下一架美國灣流G200飛機,做為公司公務機的旺旺集團,同樣也是到大陸投資就有『市場影響力』的典型案例。」陳秋香說。

在台灣搞罐頭食品出口的宜蘭食品公司(旺旺集團的母公司),原本只是一家幾千萬資本額的中小企業,靠著中國大陸的崛起,帶動事業的起飛,以「旺旺仙貝」重出江湖,更成為全球最大的米果製造公司,年營收超過八億美元;並以「旺旺控股」的名義,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買賣。

再回頭看看台灣人眼中的大陸品牌,陳秋香說,除了海爾和聯想集團之外,從同仁堂、陽澄湖大閘蟹、到青島啤酒、五糧液、雲南白藥等等,幾乎都是我們記憶中的商品,實在談不上「商品行銷」的品牌定義。這一點,可以從這兩年在大陸走紅的「迪比特」來說明。

前一陣子,大霸電子雖然爆發作假帳、掏空公司資金的疑雲,但仍無損之前以「迪比特」的品牌,成功為自己在大陸人的眼中,成功塑造出來惟一的台灣手機製造產品形象。

和 其他台灣品牌明基、華碩相比,幾年前迪比特的知名度雖然相對高出許多,但在大陸人眼裡,對於高科技的產品,要像諾基亞、摩托羅拉這樣的世界級品牌,才叫做 名牌。迪比特的定位屬於相對低階,但又不若大陸的聯想、TCL、BIRD等品牌的手機低廉,所以迪比特真的只是針對中國大陸所創造出的品牌形象。

其 實「迪比特」的手機製造崛起,正好說明台灣的IT產業在國際分工的實力。陳秋香指出,這幾年來,台灣憑藉著多年的代工經驗,逐漸將台灣發展為全球IT產品 的生產基地,全球每四台筆記型電腦就有一台是出自台灣製造的;電腦的掌控中心CPU處理器,七十%是由台灣代工生產的,全世界找不出第二個地方可以來跟台 灣相比,也給了台灣的在IT產業一個自創品牌的機會。

Acer(宏碁)、BenQ(明基)、Asus(華碩)的品牌,不 僅僅是大陸人眼中的高知名品牌,也是世界級的資訊大廠,產品更在中國大陸、世界各地賣得響叮噹。「宏碁電腦已攀升到歐洲第一品牌的資訊大廠;BenQ也買 下德國西門子的手機部門;防毒軟體的趨勢科技股票還在日本上市買賣,在美國搞通路的聯強國際同樣是數一數二的資訊大廠。

陳秋香說,台灣的IT產業是很有機會打響「MIT」的名號,但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整體而言,台灣品牌在電子產品上較具競爭優勢,但知名度不夠高,應在宣傳上多下工夫,加強廣告。同時在設計上要能凸顯台灣特色,做好產品定位,才有助於強化台灣產品整體競爭力。

13年前「康師傅」根本不存在,它完全是一個在大陸培育起來的台灣品牌。(何叔娟攝)

紅燒牛肉麵最合大陸人口味
「康師傅方便麵」是在1992年才出現的品牌,為什麼能夠在短短13年間,成為全世界最大銷量的速食麵工廠?這要感謝大陸13億人口的貢獻,頂新集團才有機會,寫下「康師傅」奇蹟。

頂新集團的前身,是彰化一家食用油的煉油廠,早在1988年就進軍大陸,最初主打的產品是「頂好清香油」與「康萊蛋酥捲」,但因銷售通路並沒有順利打開,差點賠光所帶去的1.5億元。

在某次出差的旅程上,頂新集團的老四魏應行發現當地的老百姓很喜歡吃他帶去的速食麵,甚至還有中共幹部問他在那裡可以買得到?腦筋動得快的魏應行,當下就決定在大陸開發速食麵市場。

康師傅速食麵在大陸剛推出時,並沒有立刻引起太多消費者注意,魏應州天天以泡麵果腹,努力找出大陸人最喜歡的口味。經過多時的研究改良,終於靠「紅燒牛肉麵」一砲而紅。

康師傅速食麵在大陸走紅後,各地訂單如雪片般飛來,生產線供不應求,一輛輛卡車帶著現金要來買康師傅速食麵,隊伍從工廠門口一直延伸到工廠外面,足足繞了工廠一圈,這種盛況,國內的消費者很難想像。

為了加緊出貨,魏應州從原有的3條生產線開始,陸續增至24條,仍無法滿足廣大的市場需求,成了全世界銷售量最大的速食麵品牌,1年可在大陸賣出70億包的速食麵,3年前還成功回銷到台灣。

日月潭(王若攝)

日月潭、上海灘兩岸最紅景點
台灣每年有200多萬人赴大陸,而根據了解,有2,500萬的大陸民眾想到台灣觀光,因此我們在做兩岸品牌調查時,也附帶做了兩岸旅遊景點投票。

統計結果,日月潭是大陸民眾的最愛,上海灘則是台灣遊客的勝地。有趣的是,如果讓大陸人自己選大陸的名景,黃山和絲路分別名列前茅;而當台灣人選擇台灣的旅遊景點時,前兩名卻是花東海岸和墾丁。

時報周刊 報導╱楊明賢、王若  2005/11/28


兩招半式免於IT職務被委外

November 25, 2005

前言

IT業務的委外風潮,也可能委掉你的工作。你的工作是容易被委外的嗎?該如何培養不被取代的籌碼呢?兩個方向,提供給所有未雨綢繆的IT工作者參考!

近年來企業將IT跨國委外的情形劇增,IT工作者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Gartner統計,截至2004年為止,IT屬性的企業將把公司內部10%的IT工作委外,非IT屬性的企業則會把5%的IT工作委外。

人才供需不足 跨國委外成趨勢

由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BLS)與亞斯本研究發展協會(Aspen Institute)合作的一項研究中指出,近十年將快速成長的職業,其中有七項屬於IT性質的工作。譬如對於應用軟體工程師和技術支援人才的需求,預估 到了2010年就會成長一倍;此外,對資料庫管理師的需求也會成長66%。美國就業政策委員會前主席Anthony Carnevale亦指出:勞動需求短缺的情形會在2005年開始浮現。

雖然可以將IT業務跨國委給印度、中國、菲律賓及其他新興工業化國家,但也只能填補部分需求。換句話說,經濟因素和跨國委外所造成的IT人才需求斷層,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才能銜接。

短期內,IT工作者得經得起跨國委外潮流的考驗。這可不是叫你轉戰他國職場,而是在這段期間內擴展自己的專業技能,增加個人價值。下列兩個方向為短期內保住飯碗的策略。

專業技能

學習一些短期內不太容易被移轉的IT專業技能。注意喔!這不表示下述技能不會被移轉出去,事實上這些技能很可能正在向外移轉中,只是這些工作若要委外需要花費較多成本,比較能讓企業打消委外念頭。以下技能是IT工作者可以考慮短期內培養的專業能力。

  1. 學習IT需求分析進行需求分析時,有三點需要注意的:確認系統發展的目的、顧及目前企業環境的工作流程,以及其所牽涉的資料與資料結構。企業為了獲取或維持競爭優勢,就必須發展新系統,也因此不斷地需要進行需求分析。
  2. 學習企業流程設計企業流程設計者審視企業既有的工作流程及業務,並提出改進建議。為了協助員工們在工作上執行更有效並達成目標,設計者會重新設計工作流程、步驟、改變工作的執行方式與應用工具。
  3. 學習IT約聘人員管理IT委外需求的成長,促使企業內部對於相關約聘人員管理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約聘人員管理師必須針對委外及合約管理之相關事宜擬出策略,包括預算、任 務、策略目標、委外工作等,設計執行其合約策略的績效衡量指標,並追求IT投資報酬率(Return of Investment;ROI)極大化。這些策略很可能是績效導向的訂約策略,或者是節餘分享策略。
  4. 學習IT企業關係管理在現今企業關係複雜度高的環境裡,管理者必須協助企業間建立並維持彼此之間的關係。不論是本土的IT委外或跨國委外,都需要靠企業關係管理進行協調且權衡彼此的利害關係。
  5. 學習IT架構規劃規劃師主要是執行高層計畫,他們必須具體說明技術的選擇及方向,以輔助組織朝企業長短期目標邁進。最新一期的CIO雜誌調查發現:即使分析師和企業資訊長 皆認為系統和架構規劃的工作不會被委外,但已有11%的企業將這部分的工作委外。另一項被認為不會被委外的研發工作,也已經有14%的企業移轉至企業外部 執行。不過,這些工作大部分仍舊由本土人才在進行。

全方位專業人才

除了上述各種專業技能外,IT工作者也可考慮朝全方位專業人才邁進。如同TechRepublic撰稿人Karen Ann Kidd所說,為了維持自身在企業中的價值,IT工作者應該進一步地增強個人能力。所謂全方位就是IT工作者必須延展專業的廣度及深度,並橫跨多個領域, 像是行銷、業務、公共關係等,建立人際關係,也學習扮演不同的角色。個人價值可因而逐漸增長且多方面發展,也正因如此,IT工作者不易被外國、甚至是本土 工作者所取代。除了學習其他技能外,要在經濟不景氣的情勢下保住飯碗,得更專注於較為「柔性」的技巧,才能有效的溝通與管理。

結論

由科技發展所驅動的全球性競爭,因為dot.com泡沫化和景氣衰退,造成IT工作者在專業上面臨極大的危機。就緊接而來的職場復甦潮看來,IT工作者可 以不用逃離現在的工作崗位。相反地,具備一些與核心業務緊密連結的重要技能或跨領域的專業能力,可以讓IT工作者在這艱難的時期保住飯碗;在這同時,也將 自己的眼光放遠,追求更有成就的未來。

Joe Santana著‧李其縵譯  2004/03/18


揭開iPod 之父-Steve Jobs創意之謎

November 23, 2005

追求完美產品的夢想家.電腦福音的傳播者.尊敬使用者情感的創意人
將 近十年前,當蘋果電腦的市占率在全世界只占3%時,它就有本事讓所有人隨之起舞,甘心當它的追隨者。現在,蘋果的股票每股直逼59.95美元,換算成市值 達500億美元,直追戴爾和惠普。蘋果電腦不再只是創意迷人的一間公司,它更是全球科技產業工作者都必須睜大眼睛注視的重點公司。
蘋果能夠如此與眾不同,就是因為賈伯斯。接下來,讓我們揭開這位iPod之父的創意之謎吧……

二○○ 五年十月十二日,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在聖荷西的特別盛會「還有一件事……」(one more thing……)中,介紹可以看影音(video)的新iPod。不到二十天,蘋果的線上音樂商店(iTunes Music Store)就已經賣掉超過一百萬支影音產品,立即為蘋果帶來超過兩百萬美元的收入。蘋果的執行長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開心地說:「我就知道合法的影音下載絕對有市場的,我們接下來要更擴大影音下載的服務範圍,讓我們的顧客能在新的麥金塔電腦和新的iPod上看 到更多的影音。」

帶領蘋果創下最佳獲利

二○○ 五年是蘋果營收與獲利創新高的一年。根據蘋果電腦第四季(至九月二十四日止)的財務報告指出,營業額為三十六億八千萬美元,純利達到四億三千萬美元;毛利 率從去年的二七%成長到今年的二八%。在二○○五年會計年度,蘋果電腦的總營業額達到一百三十九億三千萬美元,純利達十三億三千五百萬美元,年度成長率分 別為六八%與三八四%,創下蘋果有史以來最佳的年度營業額與獲利。今年十一月三日,蘋果的股票每股直逼五九.九五美元,換算成市值達五百億美元。和戴爾 (Dell)七百二十三億、惠普(Hewlett-Packard)八百二十五億相比,愈來愈接近。

蘋果電腦能夠表現如此優異,關鍵當然是賈伯斯——這位創立蘋果電腦卻被逐出董事會,九七年重回蘋果推出一系列叫好叫座產品的蘋果教父。

隨 著影音iPod上市,賈伯斯再度成為媒體的焦點。《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芝加哥論壇報》等重量級日報都對新iPod予以好評,潮水般的佳評也開 始蔓延到雜誌。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財星》(Fortune)對產品和賈伯斯都有專文報導,而《時代》(Time)則又再度 (第五度)以賈伯斯為封面人物,預言「總是知道下一步」(The Man Who Always Seems to Know What’s Next)的賈伯斯,將帶領消費者走入另一場影音旅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則將賈伯斯列為「全美最佳二十五位領導人物」之一,以「設計、夢想」(A Design,A Dream)來標記他。

極 富傳奇色彩的賈伯斯,一九九七年重返蘋果電腦,擔任「臨時」執行長,從果凍色iMac開始,只要蘋果一推出新產品,就讓人驚聲譁然。這家市占率很低的公司 (美國市場五%,全世界僅有三%),卻讓電腦產業引領相望,隨之起舞,甘心當它的追隨者。能夠如此與眾不同,誰也不得不承認就是因為賈伯斯。

年輕時傲慢如今謙沖和氣

脾 氣暴躁、傲慢無理的賈伯斯,過去曾經因為要求完美而讓產品無限期延宕,讓工程師和合作夥伴棄離。夥伴兼好友之一的韋恩(Ron Wayne)在離開蘋果電腦時說,「史帝夫.賈伯斯是一個十足的旋風,而我已經失去駕馭旋風所需的精力。」然而今年五十歲的賈伯斯,六月在史丹佛大學的畢 業典禮上,以「求知若渴,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諄諄教誨每一個即將進入社會工作的年輕人。我們看到二○○四年歷經癌症死亡威脅後的賈伯斯,康復後變得如此謙沖和氣。

麥 金塔一年一度的盛會裡,賈伯斯的產品介紹總是以翩翩風采攫獲人心,但他也開始懂得感謝團隊,在演講時,總會將榮耀分享給大家,感謝所有的蘋果人。以前賈伯 斯總是盲目要求著「NIH(Not Invented Here)哲學」∣∣不是蘋果發明的不算數;現在他對產品的每一個小節(parts)不再要求一定要原創於自己。賈伯斯說,「我保證一.八吋硬碟從來就不 是為iPod而創造出來的,」但蘋果卻重新定義硬碟概念,藉由完美的工業設計,搭配簡單易用的軟體和合法的網路商店,重塑(reinvent)了音樂產 業。

創意源自對使用者的尊敬

賈 伯斯這個人,一位產品的夢想家、電腦福音傳播者,他總是以無比的決心,說服別人一起來創造新產品。他的創意和創新,從來不是平白無故跑出來,而是源自對使 用者尊敬。他總是會想,消費者應該會要什麼?我們應該要準備怎樣的產品給消費者?從風扇到打破三個月的使用者保固慣例,到光碟機、網際網路連接孔、 USB、WLAN……,他總是先人一步冒險(take a risk),不顧成本地利用新技術,最後反而因為消費者的喜愛而引爆趨勢,蔓延整個產業。

賈 伯斯不是聖人,若以尋常的標準看來,他的待人處事和個性,缺點處處。然而他卻成了新科技人的偶像人物(icon)。賈伯斯思考事情的眼界,決不是「數大就 是美」、「量大就是成功」。在回應市占率偏低的質疑時,賈伯斯勇敢說出:「和BMW、賓士在汽車產業的占有率比起來,我們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很好了。但怎麼 沒有人擔心他們會消失呢?占有率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重要的是,他們都是大家最想要的產品和品牌(highly desirable products and brands)。」

是的,「大家最想要的產品和品牌」才是最重要的。麥金塔改變了個人電腦產業, 皮克斯(Pixar)改變了人們對動畫想法,而iPod則改變了人們聆聽音樂的世界。三大產業,因為賈伯斯而走入另一個紀元。賈伯斯帶給台灣科技產業的省 思是,複製(copy)永遠不會成功,不求經濟規模卻講求使用者情感經驗的完美產品才是好商業模式。總是以「心」來回答問題的賈伯斯,實踐自己的夢想,也 讓使用者得到最大的愉悅。
《數位時代雙週》118期 龐文真  2005/11/24


政府基金大虧,你還要自提6%退休金嗎?

November 23, 2005

3種考量,決定是否自提6%退休金
截至2004年底,政府國安、退撫、勞退3大基金未實現損失達644億元,其中退撫基金虧損最高,達328.59億元。以前3大基金操作績效不佳,只是立委質詢官員的話題之一,但是勞退新制上路後,政府基金虧損與否,就更加與你我切身相關了。

史哲:長期投資難免經歷報酬波動
面 對政府基金大幅虧損、外界一波波的質疑聲浪,勞保局總經理史哲指出,以美國最大的加州公務人員退休基金為例,管理總資產高達2,000億美元,10年平均 報酬率達10%,但是在2000年面臨網路泡沫化,連續3年虧損,最高曾達-9%,當時秉持長期投資的策略,並沒有任意調整策略,反而在2003年演出賺 進23%的傑出表現。

所以史哲認為,「長期投資」是必須被建立的觀念,多數人都將「未實現損失」與「虧損」混為一談,國人應該理性面對長期投資時間內,難免會經歷報酬波動的過程。

相較於退撫基金的大幅虧損,與勞工息息相關的勞保基金目前未實現損失「僅」70億元,但仍有不少人質疑未來勞保、勞退新制基金是否會有破產、倒閉可能,導致勞工最後連一毛錢都領不到的窘境?

史 哲表示,政府絕對不會倒閉,且新制有規定2年期最低利率保證收益,投資效益比定存好,對風險承受度較低的投資人來說,不失為一種好選擇。而日前也有專家、 學者提出,仿效香港強積金個人選擇權模式,目前政府也正在評估中,也就是未來讓勞工自己決定企業與個人提撥的退休金投資策略。

專精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葉崇琦也指出,若是談到政府倒閉可能言過其實,因為這就好比飛機失事,機率相當低,且若發生這個情況,台灣整個社會體制都將進入混亂恐慌之中。

3大考量決定是否自提
由於勞保老年給付及新制退休金加總起來,薪資替代率仍未達50%,所以存第3筆退休金仍相當重要。葉崇琦表示,自行提繳退休金的好處是:最低保證收益及節稅功能;至於擔憂勞保基金操作績效不佳的民眾,到底是該繼續或停止自行提繳6%退休金,可先從以下3大變數來做考量:

考量1:是否有閒錢
隨著物價上漲,子女教育費用攀高,勞工若有多餘的閒錢,可以選擇参加自行提繳,多存一筆退休老本;但是若家庭經濟壓力沈重,連維持正常的三餐溫飽都有困難,則建議不要自提,等到經濟許可時再参加。

考量2:節稅效果大小
根據勞保局資料顯示,40萬名自願提繳勞工,平均月工資為43,767元,可見自願提繳勞工大多為中高收入者,多因考量節稅效果而選擇自行提繳。

葉崇琦指出,自提「免稅」的部分,是吸引勞工自願提繳的一大誘因,尤其是適用的所得稅率愈高者,節稅效果愈大。

考量3:投資報酬率高低
對勞工來說,到底是自行提繳划算?還是自行投資理財有利?此時,投資報酬率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假若你是理財投資高手,通常投資報酬率都有7~10% 的亮麗表現,自行投資理財一定比較划算,同時勞工自行提繳到專戶的錢,也必須等到60歲後才能請領。

自提調整時機採取非年曆制
至 於想要調整自行提撥比率的勞工,該如何申請?勞退新制明文規定,勞工自願提繳部分不得超過每月工資6%,且為了降低行政作業繁複比率,勞工要参加、停止或 調整提繳比率,1年以2次為限。值得特別提醒的是,這裡的「1年」是以提繳生效日期往後推1年,並非每年都有2次的更改權利。

換言之,若在2005年10月5日選擇参加自行提繳6%,1個月後也就是11月1日開始生效,那麼從2005年12月1日至2006年11月1日前為1年,這1年內自願提繳比率不能超過2次。

如果決定調整自提比率或停止参加自提,必須在當月告訴雇主,雇主需填寫「勞工退休金自願提繳率調整表」,於當月月底前向勞保局申請,次月1日生效。

另外,在任職未滿1個月內就離職,例如於11月15日離職,自行提繳則計算11月1日至11月15日的部分。另外,雇主填寫調整表時,記得加蓋提繳單位及負責人印章,並以掛號郵寄或專人派送。

Smart 智富月刊 撰文◎鄧慧琹   2005/11/24


領導祕技 / 有效動員部屬 下命令的藝術

November 21, 2005

《經理人月刊》2005.11月號

我們都曾經碰到這樣的情形:一位沮喪的主管坐在抱怨聲連連、威脅與諂媚充斥的會議室裡,遲遲無法為部屬說明下一步該怎麼做。或者一位聰明又健談的主管,在 會議中滔滔不絕,別人毫無說話的餘地,但是事情該怎麼做?就讓部屬自己去想。或者一位明哲保身的主管,總是提出互相矛盾的工作方向,譬如鼓勵創新,卻又不 容許犯錯。身為主管,以上錯誤請不要再犯。對部屬下達命令最重要是說明清楚,你可以參考幾個技巧:

‧ 目標:需要達成的最終結果是什麼?衡量成功與否的標準是什麼?

‧ 背景:產生這項任務的因素是什麼?為什麼必須在此時進行這項任務?

‧ 被指派者:應該由誰來完成這項任務?他們有哪些職權?可使用哪些資源?

‧ 時限:於何時該完成關鍵事項?最終時限為何?

‧ 呈報流程:執行進度應向誰呈報?呈報方式與時間為何?

‧ 架構:被指派者與其他人及企業內重要部門的合作關係為何?

‧ 完成與支援工作:這項任務與企業中其他正在進行的計畫有何關聯?

‧ 指引:與執行層面相關的政策指引和界線為何?

‧ 結果:這項任務的相關獎懲方式有哪些?

(取材自《當下行動》,麥格羅.希爾出版。整理.撰文/劉揚銘)


讓公司變大的10大秘訣

November 21, 2005

■書名:以小做大 -10種讓企業偉大的小作法
■作者:傑森‧詹寧斯
■出版:商智文化工商時報/我的大書坊/14版 2005/11/22
每一家企業總是不斷追求更高的營收和盈餘;企圖心強的員工希望改變命運和期待加薪;投資者和股東渴望高報酬。

公司的執行長和經理人如果無法持續提高營收和盈餘,最後不免被炒魷魚滾蛋;老闆若無法提升營收只有坐困愁城。依照過去的經驗,企業經理人和老闆要持續改善財務表現,不外乎用以下3種方式。

(一)提高營收
在 景氣好、競爭環境還不激烈,以及消費者爭先恐後購買你的產品時,提升營收自然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不幸的是,這些美好的日子不再。現今全球各地的經濟疲軟, 競爭白熱化,強敵環伺(這種情況不會改變),消費者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可以選擇,不必非誰不可。因此,今天的企業經理人和老闆如果要持續增加營收,將面臨比 以往更嚴峻的挑戰,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多數經理人和老闆提升營收的手法只是沿襲傳統經驗,如法炮製。

「找批業務員來!」老闆大聲嚷嚷:「我要好好調教,然後全面出擊!」遺憾的是,這種集合部隊的效果往往只是曇花一現。

現在的競爭比以往激烈,當所有唾手可得的水果都被摘光時,我們該怎麼辦?

不變的是,提升營收千年不變的老花招只能產生同樣的結果,許多企業因此無法達到營收成長的目標,而不得不採取追求短期利潤成長的速成方法。

(二)降低成本
公 司改善盈餘的第二種方法,通常也是員工最痛恨的方式──降低成本。刪,刪,刪──裁員、關廠、縮編以及出售資產,以提升短期利潤。但當公司採取這種作法, 往往不久後會自食惡果。縮小規模、分割出售和不斷降低成本,對於營收的成長毫無幫助。縮編和裁員往往像迷幻藥一樣使經理人上癮,但企業濫用的結果就是喪失 既有的優勢而每況愈下。

(三)美化帳面
企業無法提升業績,降低成本的招數也盡出 時,許多企業只好玩弄一些伎倆來掩蓋真相。根據2003年實施的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造成1200家上市公司必須修正原有的營運報告,每一家公司都必須調降原先的營收和盈餘數字。這些企業過去都吹噓膨脹公司的營收和盈餘表現,沒有一家 公司保守估計自己的營收或盈餘。

但是當以上3種改善財務體質的慣用手法都失靈時,怎麼辦?

本 書挑選出9家頂尖企業,分享他們的成功訣竅。這些企業的營收和盈餘成長率連續10年達到2位數以上,這正是其他99.99%企業夢寐以求的成績。這些公司 也許名不見經傳,執行長的作風也讓你匪夷所思,公司的地點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甚至他們選擇不在某些地點營業的理由也讓你訝異,但這些企業所採取的作法,足 以提供大家改變企業、提升盈餘和營收的思考方向。

本書提出10大小地方,卻足以讓公司變大的秘訣是:

1.腳踏實地。

2.不怕手髒。

3.設定短期目標與長期願景。

4.該捨則捨。

5.人人可以像老闆。

6.創造新的經營模式。

7.創造雙贏局面。

8.慎選利基市場。

9.建立社群。

10.培養未來領導人。


睡眠科技推出睡眠醫學床

November 16, 2005

工商時報 記者程鏡明  2005/11/17

「睡錯床、枕」是健康的殺手。睡眠時,脊椎弧度依著床枕的支撐而改變;太軟、太硬、回彈力大的床枕,會引發脊椎周邊韌帶及肌肉緊繃,導致疲勞、呼吸 不順、淺眠、腰酸背痛。長期睡錯床枕更會使脊椎骨移位、側彎,包覆在脊柱中的神經系統受到壓迫,相關傳導器官就會發生病變。例如頸椎神經受阻,可能會造成 四肢癱瘓;胸椎神經障礙常引起氣喘、心肺、肝膽腸胃病變。為了確保睡眠時脊椎弧度正確,睡眠科技引進睡眠醫學床,並搭配美國脊椎神經醫師常使用的MPT測 試法為每位客戶量身配床。透過簡單測試過程就可正確選擇一套配合骨架、確實照顧脊椎的床墊和枕頭,讓消費者真正熟睡、自然調養,恢復更多的活力。

睡眠科技總經理曾文賓表示,每個人的體型、體重、脊椎弧度及骨盆大小都不同,夫妻應睡同型號床墊、同型號枕頭者,僅有百分之一,因此需透過MPT測試個別量身訂做;即使是夫妻也應「軟硬配套」組合成健康雙人床,才不會受對方翻身、體重等震動干擾,同時增進雙方睡眠品質。

尤 其每個人體重也時有變化,當體重每變化8±2kg,即可能需要調整床墊軟硬。睡眠科技各門市永久免費提供MPT測試服務,協助消費者正確調整床枕,歡迎多 加利用。以標準厚度型床墊為例(厚22公分為例),這套床墊是由三張材質、彈性、軟硬不同之內墊組合而成,可變化出好幾種軟硬彈性,足以配合使用者身材之 變化,適用長長久久。

此外,每個人肩膀寬厚不同、頸椎長度不同、頭型不同,市面上許多號稱記憶枕的商品,尺寸、曲度和弧度卻 只有一個尺寸,效果當然只能「看運氣」;睡眠科技推出的睡眠醫學枕獨家提供十五種型號,並以MPT測試量身搭配個人專屬枕頭,效果當然有保障。

睡眠科技電 話:(02)27006200


找出自己的工作類型

November 15, 2005

工商時報 林萃芬 2005/11/16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老天爺都會致贈一份豐厚的生命禮物──包括「人格特質」、「天賦異稟」以及「外貌氣質」。假如懂得善用這份厚禮,自然能夠成就一番事 業,擁有享用不盡的豐碩果實。「人格特質」並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放對地方,用對優點,就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讓生命發光發熱。大體區分,工作類型有下面幾種:服務型、創意型、務實型、人文型與將領型。

「服務型」的人樂於接觸人群,而且有很強的親和力,能夠輕易打入團體中,結識談得來的朋友。

「創 意型」的人多半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刺激需求亦比較高。當生活步上軌道,開始穩定下來時,他們血液裡求新求變的因子便會蠢蠢欲動,渴望尋求突破。這類型人不 僅會顛覆別人習以為常的做法,而且「吸收力」和「聯想力」超強,經常會將兩個不同領域的事物相融合,看看會產生什麼化學變化。

這種勇於嘗試的實驗精神,如果用在研發、設計、創作、企劃,往往會碰撞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但若用於需要聽命行事、依程序發言的單位,就會成為別人眼中違法犯紀的頭痛人物。

假如你厭惡一成不變的規律生活,常常會被瑣碎的事物搞得心煩意亂,那最好找個能夠同時滿足好奇心、創造慾與刺激需求的工作,讓頭腦有靈活運轉的空間,人生才不會越過越沒力氣。

「務 實型」最大的本領,就是把抽象的紙上計畫,具體落實出來,可說是喜歡動腦的創意型的最佳拍檔。「執行力強」加上「不厭其煩」,讓你們在碰到困難時,能夠冷 靜沉著地想出解決方案;遇到瑣碎的事物時,可以耐著性子逐步完成每個細節。雖然務實型的人不似創意型的人風光出色,但若少了你們的努力付出與細心規劃,再 好的計畫,再棒的創意也是枉然。

「人文型」的人工作不能純粹為了賺錢,還要結合興趣喜好,彰顯生命意義,進而實現理想抱 負,否則就會覺得工作是在浪費時間。從好的角度想,你渴望產生影響力,期待工作能夠同時滿足創造力與成就感;但換個角度思考,工作的意義往往是個人賦予 的,如果太過嚴格規定什麼工作有價值,什麼工作沒意義,一不小心便會陷入眼高手低或設限太多的盲點裡,無形中阻斷了各種發展潛力的機會。

「將 領型」的人非常喜歡比賽競爭,刷新紀錄的感覺。也因此,工作時你們會不斷地設定新目標,開闢新戰場,讓自己從挑戰成功的快感中,強烈體會到存在的價值。一 般來說,這類型人多半領導力強,挫折容忍度高,為達成目標,敢冒別人不敢冒的險,承擔別人受不了的壓力。大部分的企業經營者和業務相關人才,都具備這項特 質。除了熱愛挑戰,不少企業界的老闆,都有喜歡動腦的創意型的優點,或是謹慎細心務實型的長處,就算本身沒有,也能慧眼找到互補型的人才,幫助自己統合資 源,更上一層樓。

每個工作都有其意義與價值,不妨先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若實在沒興趣再求去也不遲,至少你知道原因,可以幫助自己找到更適合的工作。


SAS資料倉儲工具全球第一

November 15, 2005

工商時報 記者程鏡明 2005/11/15

全球商業智慧軟體與服務領導廠商SAS,日前宣佈根據IDC 2004年全球資料倉儲工具供應商市場佔有率調查〈Worldwide Data Warehousing Tools 2004 Vendor Shares, September 2005〉,該公司躍居資料倉儲產生(Data Warehouse Generation)工具最大供應商。這個調查結果是IDC根據市場上相關軟體供應商2004年全球軟體營收數字所做的分析。該報告同時指出,資料倉儲 產生工具市場在2004年呈現穩定成長,整體市場成長10.2%,達到10億美元,而這也是SAS第一次以將近2億美元的單項軟體營收,坐上全球資料倉儲 產生工具領導廠商寶座。全 球知名分析機構IDC對於資料倉儲生產工具的定義為用於所有設計、清洗、轉檔、載入和管理資料倉儲的軟體工具,這也包括ETL工具(資料萃取、轉檔和載 入),以及資料品質產品。值得注意的是,SAS不僅在資料倉儲產生工具名列第一,在資料倉儲資訊存取工具項目也坐二望一,這個項目包括所有讓終端使用者用 以存取和分析儲存在資料倉儲中的資料之軟體工具。IDC在報告中指出,2004年是資料倉儲工具整體市場首度達到兩位數成長的重要里程,對於市場的成長性 相當樂觀。

SAS 資料整合策略經理Mr. Joe Augustine表示,「組織的資料倉儲是商業智慧策略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元素。越來越多的企業漸漸體認到這個事實,那就是強大和易於使用的ETL工具 是邁向下一代全企業智慧策略的墊腳石。IDC的這一份報告見證了SAS ETL工具在客戶眼中的強大功能與價值。長期以來,SAS不僅協助企業透過簡單的資料粹取、轉檔和載入程序,存取來自各種資料來源的資料,我們的客戶也都 認同SAS兼具廣度與深度的資料整合能力,包括資料品質,以及將結構性和沒有欄位化的非結構性文字資料整合到資料倉儲的先進功能。」

不 論企業用的是哪一種資料來源或平台,SAS的資料整合軟體工具系列都可以讓資料變成廣義且可用的資源。SAS Enterprise ETL Server 是一個整合式、開放性且具高度延展性的基礎架構,同時也是SAS 9企業級智慧平台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用以產生和傳送精確且深度的商業智慧。SAS企業級智慧平台提供一系列軟體工具,從資料整合、優化儲存到商業智慧和進 階分析,協助企業縮短現存於組織個部門中的智慧落差,同時提供一個完備的商業營運分析架構,為組織內各層級的營運主管提供決策支援。

產品資訊:http://www.sas.com/technologies/architecture/


嚴選全台15個幸福小鎮

November 14, 2005

今周刊 第464期 撰文/ 謝春滿 研究員‧鄧麗萍 攝影/劉咸昌

遇見退休桃花源
根據YAHOO!奇摩與《今周刊》進行的網 路調查發現,台灣有高達78%的人想在退休後移居到另一個城市或小鎮生活。專家建議,準備金在1千萬元以內的人,退休後遷往小鎮生活,是最佳選擇。不論是 為實現夢想,或是基於現實考量,退休移民將成為未來趨勢。在這股趨勢下,《今周刊》特別走訪全台各地,從環境、景觀、物價、房價、生活機能、醫療與交通等 各個層面,精選出15個適合退休移居的幸福小鎮,如果你也有尋找退休桃花源的夢想,就立即展開行動吧!

 

廣告才子偉太廣告公司董事長孫大偉,為了尋找一塊理想中的夢土,種自己想要種的東西,花了十五年時間,去年底終於實現夢想!

他在宜蘭冬山鄉找到一塊一千多坪的土地,開始種樹,等房子蓋好後,未來準備在台北、宜蘭兩邊跑,住冬山河畔,他還想DIY做一艘獨木舟,在河上泛舟、釣魚。

打造桃花源才子孫大偉冬山鄉植樹種稻
十月底,一個繁忙的星期一上午,在孫大偉辦公室,聽他描述後半輩子的生活景象,不禁令人神往。

今年不過五十出頭的孫大偉,出生在屏東鄉下,在都市裡住久了,內心總有一股想要從都市逃離的吶喊。他的夢想是上山種樹,十幾年前,他開始尋找未來可以落腳的地方,不過,找地的過程十分曲折。

因為幫捷安特做廣告,過去二十年來,孫大偉幾乎走遍全台各地,帶著導演、模特兒、攝影師上山下海尋找合適的拍攝地點。他不改幽默調皮的本性說:「我是惟一全台走透透的人!」尋尋覓覓之後,武陵農場是他的首選。

不過經詢問後才發現,原來武陵農場是原住民保留地,土地都是公有地,只好作罷。第二個選擇是清境農場,他說:「我又不是上山做野人!清境農場有7-ELEVEn,有星巴克咖啡,雖然住在山上隱居,但是有都市的方便。」

三年前,孫大偉非常積極在清境農場找地,每次找到,他都想回家跟老婆大人報備一下,但是每次回台北再返回清境農場,地主早就把土地賣掉了。連續七、八次,都失之交臂。

有天他聽到同事說,已經在冬山河買到一塊農地,旁邊還有一塊地要賣,問他要不要?孫大偉心想:「這一生只剩下再結一次婚的機會了!」意即之前失敗太多次,這次是最後機會了。

其實他對那裡很熟悉,他雖然出生於屏東,但是後來舉家搬到宜蘭羅東,住了十年左右,提起宜蘭,勾起了年輕時期的回憶。而且十多年前孫大偉就發現宜蘭冬山河口一帶,河水非常豐沛平靜,長滿蘆葦,是個不錯的地點。

有了前車之鑑,這次去看地,一確定有地,當天立刻下訂;買定後,地主事後還後悔,要以更高價格買回,但是他決心不割愛。就這樣,冬山河畔這塊地成為他未來退休移民的新居所。

不過,對於退休概念,孫大偉也很另類。他說,這個年代,除了軍公教人員有所謂退休之外,其他人大概很難真的退休,所以他從現在就選擇一個喜歡的地方,離台北又近,可以兩邊跑,兼具工作與退休的功能。

購地之後,他帶著兩個兒子小牛與小馬一起去種樹,種下了青剛櫟、橡樹、牛樟、栗子樹、落羽松等樹種,種完之後,還要兒子們學卡通《龍貓》裡的劇情一樣,對著樹種鬼叫鬼叫,配合手的動作,期待樹快快長大。這大概只有孫大偉這樣充滿鬼點子的人才做得出來。

「這 塊地就像一塊畫布一樣,每天我想著要蓋什麼樣的房子,是法國酒莊式的房子、還是西班牙別墅?」許多腳本在孫大偉腦中閃過,光是這個過程,就令人很興奮。他 還想著未來可以種菜、水果,甚至可以種稻,當個現代農夫,用他的廣告頭腦行銷產品,光想到這些就已經讓他樂不可支了。

事實上,這幾年來,台灣已經逐漸出現退休後移民到小鎮的島內移民潮。這些退休人士聚集在地方小鎮,形成新的退休聚落,像是苗栗南庄、花蓮吉安鄉、壽豐鄉鹽寮等花東海岸線一帶、清境農場等都是已成形的退休聚落,其他還有一些聚落正逐漸形成當中。

《今周刊》與YAHOO!奇摩網站合作的調查就發現,七八%的台灣網友想在退休後搬到另一城市或小鎮生活,顯示想要在退休後到另一個城鎮展開新生活的比率相當高。

人口學者孫得雄教授與信義房屋企畫研究室協理張欣民對這個結果並不感到意外。他們認為,退休後遠離塵囂,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是多數人的夢想,尤其是久居都市的人更是如此。美國、日本已經出現這樣的趨勢,相信未來台灣也是。

相較於孫大偉仍在植樹階段,晚晴協會創辦人施寄青早已「隱居」於苗栗南庄。

孫大偉認為有夢想應該即時行動,不需要等到退休才開始

寄情山林間作家施寄青南庄隱居不忘環保
施寄青早在三、四年前就在南庄找到她理想中的退休居所。她的房子占地一甲多,是一棟藍瓦白牆別墅,隱身在一片山林中,四周用鐵絲網圍著,除非是當地居民,一般人並不知道,原來裡面住著施寄青。

施寄青也是在全台考察後,認為南庄氣候與地理條件很適合退休後居住,才動手買地,經過三、四年來打造,理想中的退休家園儼然成形,這期間她為了籌措經費,還把台北大安區的房子賣掉。

住到這裡後,施寄青一樣沒閒著,她積極參與社區改造、推動環保意識,與當地居民成立「侏儸紀故鄉營造協會」,南庄的筆筒樹從侏儸紀時代就已經存在,因此協會以此命名。

其實目前施寄青還未完全退休,仍經常接受各方邀請演講,同時也繼續寫作,住到南庄,她也結識了新朋友,這個社區有許多像她一樣來這裡退休的人士,大夥兒原先都不認識,直到住進來之後,才開始熟識,平時鄰居們感情都不錯,三不五時聚會,形成退休後新的人際網絡。

有人退休後移民是為圓夢,但是目前任職於台積電的工程師邱國賓則有更深一層的考量。

省錢大作戰科技人邱國賓南庄劈材燒熱水
邱國賓預測未來十年台灣經濟情況會很苦,生活不好過,而且四、五年級這一代,既要奉養父母,又不能冀望小孩的奉養,一切要靠自己。未雨綢繆,他在四年多前到南庄買了一塊地,蓋了一棟小木屋,現在舉家從新竹搬到南庄住,每天往返於新竹與苗栗之間。

今年不過四十六歲的邱國賓表示,住在山裡花費很省,夏天不用冷氣、連洗澡的熱水都是就地取材,光瓦斯就省了不少錢。他在屋後裝置一個燒材的熱水爐,自個兒劈材、由太太燒熱水。

邱國賓還在花園中種菜,連買菜錢也省下來了;用的水是山泉水,水費也免了。他自豪地說:「等到真正退休後,我和太太一個月一萬五千元還有剩呢!即使外面世界發生巨大變化,我們也能自給自足過生活。」他深謀遠慮地說。

孫大偉為了圓夢尋找桃花源、施寄青移居理想中的退休家園、邱國賓基於現實考量移居到小鎮生活,這是台灣退休移居小鎮的故事。

事實上,退休後移居到另一個城市或小鎮生活,在國外已經非常普遍,在美國還有專書介紹如何在退休後移居到另一個地方生活,《退休新時代——退休後最佳生活指南》一書就提到,在美國年齡介於四十四歲到五十六歲的人,有六○%想在退休後搬離原來居住的地方,到另一個城鎮生活。

另外,《性別與房地產》一書作者瑪祖麗.嘉柏指出,有五○%的嬰兒潮世代表示在退休後要搬到一個新的地方,建立一個新家。

事業第二春經營民宿過周休五日生活
《今周刊》從信義房屋與永慶房屋建議的退休城鎮中,進一步篩選出十五個適合退休的小鎮,針對氣候、物價、醫療、交通、休閒等項目進行評分,同時就整體環境是否適合做全方位評價,供讀者參考。

《今周刊》此次走訪全台退休小鎮發現,許多中壯年就退休或是屆臨退休人士,在移居小鎮之後,卻意外尋獲事業第二春。由於他們選擇的小鎮都是風景秀麗之處,擁有經營民宿的絕佳條件,因此很多人無心插柳加入民宿經營行列,過著周休五日、工作兩日、自給自足的退休生活。

這次的調查也發現,多數人退休移居,最重視的是小鎮的空氣、環境、生活機能與休閒活動,認為應離醫院近的比率竟然只有百分之一,顯然大家都不在乎醫療的重要性。

就醫方便性醫院距離勿超過半小時
孫 得雄教授認為,退休後年紀漸長,身體健康較易出狀況,若要移居,還是得考慮醫療的方便性,最好住家距離醫院不要超過三十分鐘。不過,隨著平均壽命延長,他 認為可考慮二段式的退休規畫。也就是退休後,身體還不錯的時候,可以選擇喜歡的地方移居;等到老到動不了或是身體出狀況,再移到養生村或安養中心。

永 慶房屋經理陳韻如則建議,有心在退休後移居的人,最好退休前三、五年就開始規畫,尋找適合的地方、了解當地物價、房價、生活機能、風土民情,在退休前最好 常去,甚至試住一下再決定,以免買了土地或房子之後才後悔。信義房屋協理張欣民也認為在理財與購地、購屋方面要有詳細規畫,尤其是買地蓋屋一定要了解相關 法令,做好準備再展開行動。

如果你也有尋找退休桃花源的夢想,就從現在開始行動吧!

■《今周刊》本期「封面故事」單元相關報導

◎嚴選全台15個幸福小鎮/遇見退休桃花源

◎「退休族首選,地價已上漲一倍多」/花蓮壽豐 蘊藏生活智慧

◎「上山下海都只要五分鐘」/花蓮吉安 滋養情感的沃土

◎「啤酒加小菜,日月潭湖濱當餐桌」/南投魚池 放大生活寬度

◎「每月花費6000元的豪宅生活」/宜蘭冬山 畫家的退休天堂

◎「賣掉市區舊公寓,搬進面海大別墅」/八里左岸 紀政想終老的所在

◎「月租2500元,擁有自己的動物園」/礁溪 教七旬老翁用「心」生活

◎「搬進千坪大莊園,換回健康身體」/苗栗南庄 延伸生命長度

◎「高海拔山上,也能吃盡各地特產」/清境農場 純淨空氣擄獲居民

◎「以種菜造林取代汲汲營營」/屏東高樹鄉 長壽者的搖籃

◎「距離台北市只要一個小時車程」/山城金瓜石 融合懷舊與美景

◎「擁有20坪的菜園、百坪荷花池庭院」/桃園大溪 允諾專屬的天與地

◎「獨特的山泉水與泥漿溫泉」/關子嶺 風生水起的養生鄉

◎「月光下,在家門前的湖畔釣魚」/龍潭大池 童趣夢想實現地

◎「有著24小時天然冷氣機的南台灣」/嘉義奮起湖 一解退休人的鄉愁

◎「經營民宿,一年淨賺200萬」/台東關山 兼顧退休與生財

◎不想擔心錢不夠用/五大原則確保 退休金一起終老